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一部飲譽世界的兵學聖典,被譽為天下第一戰略奇書。雖成書至今已二千五百多年,但其所揭示人類競爭活動的客觀規律和基本原則,具有超時空的普遍意義,仍深深紮根於現代人的心理文化結構之中。<孫子兵法>論述的廟算,不戰而屈人之兵,奇正相生,避實就虛的軍事理論,除了為古今中外軍事家所採用外,在近代更被應用於企業、管理、公關謀略及人際關係等範籌。
<孫子兵法>全書共分十三篇,主要論述了軍事上戰略部署的主要課題,對當時和現在的戰爭經驗進行了總結,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規律。

  1. 始計第一
  2. 作戰第二
  3. 謀攻第三
  4. 軍形第四
  5. 兵勢第五
  6. 虛實第六
  7. 軍爭第七
  8. 九變第八
  9. 行軍第九
  10. 地形第十
  11. 九地第十一
  12. 火攻第十二
  13. 用間第十三
<孫子兵法>的一些核心內容:
  • 慎戰的思想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先勝的思想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 孫子嚴格說是一個反戰者。原因不是他愛好和平,而在於,戰爭資源消耗戰(日費千金)。最好的作戰就是不戰而勝(善戰者,不戰而屈人之兵;或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 孫子最早在兵法上提出情報的重要性,他主張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一方面要用各種方法(包括派間諜)獲取、探取敵方軍情、軍力、部署、動向、補給,同時將本身的軍情嚴格保密,或發放假軍情,虛虛實實,詐騙敵方,令敵方信假為真。
  • 若不得已開戰,選在自己熟悉的地形,以逸代勞最佳,其次是在平地一比一決戰,最下是攻城。(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伐城。)
  • 孫子主張,用兵在於正奇相用(凡戰者,以正合,用奇勝。):正可視之為按牌理出牌,奇可視為不按牌理出牌。
  • 談到對敗兵的處置,特別主張「網開一面」,以全面瓦解敵方士氣的觀點。所以孫子主張:窮寇莫追,圍師必闕。
  • 孫子主張「置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意味要考量部隊特色,適時激勵拼死一搏的氣勢。
  • 孫子認為兵無常勢,就好像水一樣,形勢不同,所以可以因敵人的變化,而取得勝利,方能用兵如神。(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談到<孫子兵法>與個人理財的策略關係,當然要論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的策略智慧。無論是選擇投資產品,理財策略,或決策生命中選擇創業或從事專業工作等,其實我們都需要了解過人的財運高低及所適合的事業及賺錢平台從而部署適當的進退策略。